在农村地区,发现家里的“母鸡打鸣”,就要尽快宰杀,这是为什么呢?
公鸡打鸣这件事,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朋友来说,简直再熟悉不过了。可是,你听说过“母鸡打鸣”吗?很显然,这是一种违背常理的事情。甚至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,如果母鸡会打鸣,就会尽快将母鸡杀掉。那么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其实,按照科学的角度来说,母鸡学公鸡打鸣,是体内激素失衡引发的“性反转”现象。实际上,鸡的生理结构比较特殊,母鸡体内左侧有个卵巢,它不仅承担着产生卵子的重任,还是分泌雌激素的关键部位。
而在母鸡身体右侧,还有一个不太发达的精巢。在正常情况下,母鸡体内雌激素占据主导,它就会展现处母鸡的特性,比如,专心下蛋、性格温顺等。
但是,要是母鸡的左侧卵巢,因为某些原因“罢工”了。比如,受到疾病侵袭、衰老退化或者外力损伤,情况就会发生变化。一旦左侧卵巢功能受损,雌激素分泌量大幅下降,原本不太起眼的右侧精巢就会“趁机上位”,开始发育并分泌雄性激素。
随着雄性激素在母鸡体内越来越多,母鸡就会逐渐出现,一些公鸡才有的特征。比如,鸡冠变得又红又大、羽毛颜色更加艳丽,甚至连行为也开始像公鸡,学会了打鸣。据研究,在一些鸡群中,出现性反转的母鸡比例大概在3%-5%。
展开全文
对此,科学家还专门进行过实验。他们把一个鸡群里的公鸡全部移走,短短两周内,大约20%的母鸡,为了争夺资源和在群体中的地位,开始尝试模仿公鸡打鸣。
不过,母鸡打鸣的声音,和公鸡还是有区别的。公鸡打鸣是“喔喔喔”的长音,频率约500赫兹,能持续3-5秒。而母鸡打鸣多是“喔喔”的短音,频率约600赫兹,持续1-2秒。这是因为,母鸡的鸣管没有公鸡发达,就算雄激素增多,也发不出标准的公鸡打鸣声。
那么,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吗?
在古代,由于人们对科学知识了解有限,面对母鸡打鸣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,往往会和一些迷信观念联系在一起。
古人讲究阴阳平衡,认为公鸡属阳,母鸡属阴,各司其职。公鸡打鸣报晓,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阳刚之举。反之,母鸡的本分则是下蛋、繁衍后代,安静温顺。一旦母鸡学公鸡打鸣,就打破了这种阴阳秩序,被视为不祥之兆。
其中,《礼记・月令》强调“阴阳有序,四时调和”,这种观念深入民间,让人们觉得母鸡反常啼叫,预示着不好的事情要发生。所以,在很多地方的传说里,母鸡学公鸡叫,就说明家中粮仓会空虚,牲畜会死亡,或者家族中会出现意外变故。
这些说法一代传一代,使得农民一旦发现母鸡打鸣,就果断将其宰杀,希望能借此驱散厄运,守护家庭安宁。
在我看来,母鸡打鸣不是不吉利,是激素乱了或生病了。以前杀掉是因为没条件,现在有兽医、能检测,该治就治,能留就留,不用信那些迷信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